科技快报网

风口智库 | 3月LPR“按兵不动”符合预期 专家预计仍有调降空间但幅度收窄

资讯
2024
03/20
20:03


风口财经记者 王雪 刘晓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3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作为LPR报价的锚定利率,其变动会对LPR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3月15日,387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持平;到期量4810亿元。

如何看待本期LPR按兵不动?后续是否还会有下调空间?20日上午,风口财经第一时间连线采访了金融领域的专家,一起来看解读。


风口财经:LPR报价利率连续三个月保持不变,主要原因有哪些?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

两期LPR报价均与上月持平,符合预期。从LPR变动情况看,2月LPR已经大幅度下降,政策效应正在显现。2月20日,5年期以上LPR比上月大降25个基点,创下历史最大降幅,传递出货币政策加码稳增长、促发展的明确信号,有力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和预期。

从社会融资成本看,贷款利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推动LPR下降不具有紧迫性。《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较上年同期低0.22个百分点。

从银行息差水平看,2023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下降至1.69%,首次跌破1.7%关口。在这种情况下,本月两个期限LPR保持不变,与本月MFL利率未变保持一致,有助于缓解银行息差下滑压力,增强银行体系发展稳健性。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LPR报价由MLF操作利率和报价加点共同决定。首先,3月MLF操作利率不变,这意味着当月LPR报价基础保持稳定;其次,受降准、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等因素推动,2月5年期以上LPR报价刚刚单独大幅下调0.25个百分点。当前的重点是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在全面降准及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调后,推动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量增、价减”。最后,开年外需回暖带动出口加快,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效下投资提速,1-2月宏观数据普遍好于预期。这意味着短期内将处于政策效果观察期,进一步大幅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的迫切性减弱。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一是3月MLF利率维持不变,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未发生变化。

二是2月5年期以上LPR报价实现大幅下调,银行净息差延续承压,LPR报价短期无再度下调的空间。

三是近期银行市场化负债成本小幅上行,LPR加点下调进一步受限。


风口财经:预计年内LPR报价还会调整吗?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

预计下一阶段,央行将降低MLF利率等政策利率,引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继续推动LPR有序下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无论是政策利率还是市场利率,无论是存款利率还是贷款利率,下一步都还有下降的空间和可能。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约7%,还有继续下降的必要,降准仍然是货币政策的未来可能选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受物价水平偏低影响,当前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上升,着眼于提振宏观经济总需求,未来LPR报价仍有可能跟进MLF利率下调。同时,2024年政策面的一个重点是要推动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其中适度降低居民房贷利率是关键一招。预计接下来除了作为居民房贷利率定价基础的5年期以上LPR报价会持续下调外,监管层还将通过下调首套房贷和二套房贷利率下限等方式,推动居民房贷利率下行。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

LPR存在下调空间,但调整空间收窄。主要是随着疤痕效应减弱,经济稳步恢复,市场供需也将发生变化。随着消费意愿和能力持续增强,金融市场情绪回暖,国内居民储蓄逐步向常态回归,存款市场供需‘失衡’持续缓解;同时,由于宽信用政策持续显现,经济持续复苏,实体融资需求持续改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当前政策利率持稳,但后续政策性降息的必要性仍在。若降准再度落地、政策利率调降,则会带动市场利率、LPR报价进一步下调。但“统筹兼顾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健康性”的要求下,后续LPR调降的空间也大幅收窄。为维持银行稳健可持续经营,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可期。


风口财经:后续央行会出台哪些政策支持实体经济?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

预计下一步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量价并举,长短结合,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在结构上加强“精准滴灌”,进一步稳定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以更大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为宏观经济恢复回升和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

LPR保持平稳,但不妨碍国内金融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预计后续央行通过结构性工具,继续挖掘利率市场化改革潜力,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拓展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空间,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融资成本,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提振微观主体活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