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报网

铜鼓客家山歌的音乐文化研究

资讯
2024
07/04
14:47

客家山歌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赣西一带,以流传时间比较长、内涵较多的铜鼓山歌最出名。这既体现了他们对故乡的自然地理和风俗习惯的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特有的美学理念。江西的“铜鼓”,作为“客家歌”的发祥地,不但保存了赣南地区浓郁的客家人音乐和原始民族的特色,还在二三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发展出一种“唱腔”的独特艺术形态。在音乐的语言、演唱形式上,润腔是“唱和腔”的基本构造,而在此基础上,它所体现的情感与修养、自我娱乐与演出,也在印证着“唱”与腔的特性。

“唱腔”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国传统民俗歌谣,其特点是:内容丰富。“唱”和“腔”在字句上没有明确的界定,但两者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京剧演唱既包括“唱词”又包括“念白”,京剧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但总体而言,以板腔为主体,以“西皮”、“二黄”为典型,西皮与二黄在板式和曲调上存在较大差异。然而,在中国民间“唱腔”(也就是“润调”)方面,其与民间音乐的联系千丝万缕。因此,本论文就此问题提出个人观点。

一、“言与声 ”的母语固化

“言与声”就是指演唱时的语言和声音。铜鼓是明末清初由福建和广东迁移至广东梅县和赣州的一些汉族群体所用的乐器。客家人和铜鼓上的土著人(统称土著人,指自唐、宋以来一部分汉族灾民),从中原黄河地区向南迁移,其中也有流落在石鼓一带的,因为年代太久;他们在长期的混合生活中,保留了他们自己的客家语言传统。由于受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有些人对故土情结颇深。这使得他们在进行沟通时,难免会将当地的方言带到其他地区。同时,长期的混居,使得闽西、粤中、赣南地区的客家人客家方言的差异趋于一致;与其他地方不同,江西的铜鼓客家话虽然是外来的,但是从进入铜鼓开始,就一直受到赣话的包围,经历了两次;三百年来,在铜鼓占据了上风,“江西客家话的流入量很大”,铜鼓县客家话有一些特别的地方,在铜鼓客家话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有吞并江西客家话的趋势,这些客家话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江西客家话同化的。

二、“润腔 ”之地域本色

“润腔”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不同地域的民歌都有其自身的艺术特色,而这种特色往往与其所处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趣味有关。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沈怡指出:有意识地使用音的过程,与特质相结合,称为“音呈现”。在古典音乐中,用特定的方法来产生一个单一的音符,即可以产生一种从音色上感受音乐的振幅,例如一个音符的强度、缓慢、急促,从开头到结尾,都有微妙的变化,从而使听众的听到的声音或波澜壮阔或诗情画意。在中国音乐中,一个音实际上是指“腔”。在中国传统的音乐结构中,曲调可以不完整,但在很多中国传统音乐中,“润腔”是最基础的表达形式。铜鼓客家民歌包含滑音、倚音、抖音、直音等,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歌本色。

三、“情”和“修养”内涵特质

传统的客家山歌有爱情、革命、工作、休闲等,但爱情歌曲在客家山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歌舞场所大多是在工作之余,或者是在元宵节的时候,从元旦到元宵节,还有一些其他的仪式。其歌唱的方式有:独唱、对唱、群唱等,全是“一领众和”的单纯巧合。客家民歌体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因此,歌唱时要表达情感,在演唱过程中,有很多当地的土话,清唱多用乐器作伴奏。另外,铜鼓客家民歌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的一种重要的歌谣,既体现了各个时期人民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特征,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铜鼓客家民歌是“风俗歌”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一种民间习俗民歌。在“山歌”中,“风俗歌”是一种很有社会功能的歌曲。在礼仪中显示出的魅力,这样既能让观众体会到乐曲的韵味与真实,又能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这些山歌就像是一幅画,不仅是对其文化的培养与聪明才智的反映,同时也具有娱乐、教育等多种作用,可以说是一声三声长吁短叹。在当代社会,由于人们的急功近利和矫揉造作,许多人对带有传统象征的“唱-腔”的曲牌运用不当,造成了歌唱家的极大的不便。

同时,铜鼓的客家人也在不断地传递着客家人的情感经历,比如表现了平凡而真诚的爱情,简朴的劳动情感,对远方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对压制的抵抗,对封建的怨恨,皆属于铜鼓客家曲中的真情实感,且融于民歌中,也是能流传下来的重要因素。

四、总结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的真实反映,在音乐上保留着较为纯正的客家语言本色,具有浓厚的“古朴性”,在艺术上,内容上基本保持着较为纯朴、清新的“民间性”。铜鼓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铜鼓,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同时,在与本土文化、周边客家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风格。总而言之,铜鼓客家山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是由粤闽、赣南等多种客家音乐因素与当地原民族的音乐因素长期融合而成,具有很好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本文只是对它的演唱特点作了部分的探讨。近几年,在铜鼓客家民歌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铜鼓县举办了多场关于铜鼓客家民歌的讨论会,与会学者纷纷表示,应加强发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成为新时期的主要经济发展力量;另外,铜鼓客家民歌的一批研究项目也被列为软科学研究项目,铜鼓县文化局还成立了客家山歌编纂研究室和铜鼓客家民歌艺术团。铜鼓客家山歌已成为一朵不凋谢的山花盛开在中华音乐百花园。(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李好)

THE END